《繼承法》第三十三條 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,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。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,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。
上海遺產債務糾紛律師 繼承人放棄繼承的,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
放棄繼承,又稱“繼承的拋棄”。是繼承人不接受被繼承人遺產的意思表示。是單方法律行為。繼承人有權放棄繼承,繼承人作出放棄繼承的意思表余后即喪失了繼承權。放棄繼承必須在繼承開始之后,遺產分割之前作出。放棄繼承的表示方式與接受繼承的表示方式相同。在遺贈中默示也是放棄受遺贈的一種表示方式。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》第25條規定:“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贈后兩個月內,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。到期沒有表示的,視為放棄受遺贈。”放棄繼承是無條件的,繼承人不得以轉讓繼承權為條件放棄繼承。被放棄的繼承份額應當在參加繼承的繼承人中分配。
如果放棄繼承的人是唯一的繼承人時,則被繼承人的遺產歸國家或集體組織所有。繼承人放棄繼承后,也就不再承擔清償被繼承人債務。如繼承人有監護人,監護人原則上無權放棄被監護的繼承人的繼承權利。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,應當以書面形式向其他繼承人作出;用口頭方式表示放棄繼承的,本人承認或有其它證據證明的,一般應認定為有效。放棄繼承不得由他人代理而作出。在遺產處理前或在訴訟過程中,繼承人對放棄繼承翻悔的,一般應當準許,遺產處理后,繼承人對放棄繼承反悔的,不予承認。
綜合上面所說的,遺產一般是由公民因死亡給名下的子女所留下的財產,但對于一般要繼承遺產的就會承擔當事人的債務,如果不繼承的話,那么就不需要進行承擔,但前提也要看實際的情況,所以,在處理的時候就一定要法定的條款來,這樣才不會引起各種糾紛。
1、我國法律規定公司有其獨立的財產,大多數的公司的債務都是由公司的財產為限承擔債務的。 2、法人代表以及股東如果已經完成了公司認繳的出資的繳納的,對公司的債務不承擔責任。但是如果未實際繳納認繳的出資的,需要以認繳的出資為限承擔公司的債務。比如公司注冊資本為100萬,股東A認繳20萬,實際繳納15萬,還有5萬尚未繳納,如果公司有債務且公司的財產不足以償還的,股東A需要實繳繳納出資以承擔公司的債務。 3、不知道你所說的員工是指誰?如果是以公司的名義產生的債務,公司需要償還。但是如果該員工存在過錯的,該員工需要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。并且公司賬戶沒錢,并不代表公司沒有能力償還債務。因為公司的財產不僅包括貨幣還包括其他的財產比如房產、辦公設備、機動車以及其他的相關財產等。公司賬戶不足以償還的,債權人完全有權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公司的其他財產。
1、如果被執行人真的是沒錢且無擔保人,而使無法執行,就會裁定中止執行,等被執行人有執行能力了,再恢復執行。《民事訴訟法》第二百五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人民應當裁定中止執行:
(1)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;
(2)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;
(3)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,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;
(4)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,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;
(5)人民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。中止的情形消失后,恢復執行。對于這種情況暫時只有等到被執行人有財產時再申請繼續執行。如果被執行人有執行擔保人的話,在被執行人無法履行償還義務的情況下,你可以向人民提出追加擔保人為共同被執行人,促使其履行賠償義務。
2、如果被執行人稱自己沒有財產,但是在強制執行的時候發現,被執行人隱藏、轉移、故意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、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,致使判決、裁定無法執行的。被執行人就夠成拒不執行判決、裁定罪。這樣就可以將案件線索移送公安機關,公安機關立案偵查。這也是法律處理打擊老賴的手段。
1、《民事訴訟法》第222條規定:“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,人民有權扣留、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。但應當保留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。人民扣留、提取收入時,應當作出裁定,并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,被執行人所在單位、銀行、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。”
2、在執行過程中,還會出現被申請執行人不僅逾期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,而且還將財產轉移起來,拒不向人民交待自己真實的財產狀況。針對這些情況,《民事訴訟法》第227條第1款規定:“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,并隱匿財產的,人民有權發出搜查令,對被執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財產隱匿地進行搜查。”